- 作者:林軒
- 時間:2012-08-29
- 點擊:9353
-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我校文學院教師馮遠年創(chuàng)作的20余萬字長篇愛情懸疑小說《你是我的玫瑰花》近日推出后引得廣泛關注。這是馮遠年老師繼電影《辣嫂》后推出的又一力作。作品通過馮堯與成茹、高晴,劉睿與成茹之間盤根錯節(jié)、撲朔迷離的愛情糾葛,揭示了一種比較普遍的時代情緒和社會心理指向,所表現(xiàn)出來的文學才華、創(chuàng)新力與想象力吸引了眾多目光,作品濃縮稿在網(wǎng)上點擊率居高不下,深受網(wǎng)友歡迎與好評。
新作也獲得了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文學評論家趙小琪,河北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文學評論家崔志遠等多位文學評論家的高度評價,認為“《你是我的玫瑰花》情節(jié)結構曲折動人、主題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感,無論在選材上還是主題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創(chuàng)新性意義,對傳統(tǒng)愛情、道德的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都顯現(xiàn)了極強的當代意識和歷史深度?!?/SPAN>
?
附:
1、河北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文學評論家崔志遠讀《你是我的玫瑰花》
2、《非規(guī)則性愛情的規(guī)則性》——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文學評論家趙小琪讀馮遠年先生的《你是我的玫瑰花》有感
3、《不帶刺的玫瑰花》——北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文學評論家崔志遠讀《你是我的玫瑰花》
4、《略談<你是我的玫瑰花的顛覆性>》——湖北理工學院文學院教授、副院長、著名文學評論家周水濤評《你是我的玫瑰花》
?
河北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文學評論家崔志遠讀《你是我的玫瑰花》
馮遠年先生:
? ? ? ?您好。《你是我的玫瑰花》讀過,深為您的文學才華和想象力感染,不勝欽敬之至。我感到:(1)主題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感,涉及現(xiàn)代青年的婚戀問題,“老少戀”又是現(xiàn)實中一種特殊而又不少見的現(xiàn)象,正體現(xiàn)著現(xiàn)代青年的現(xiàn)實心態(tài)。其中又滲入傳統(tǒng)戀愛觀的內涵,形成一種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交融,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內涵。“愛情”又是文學充滿誘惑力的永恒主題。這一切,是作品成功的基本保證。(2)情節(jié)結構曲折動人。愛情的曲折常常是“三角戀”,本書設計了前后兩個“三角”,兩個三角套在一起,更增加了故事的曲折性,使故事起伏跌宕,“懸疑”迭出,愈發(fā)增強了小說的感染力。(3)有很強的影視意識。雖然僅是故事梗概,但情節(jié)充滿曲折性,場景具有明顯的鏡頭感,故事的背景既有國內,又有國外;學校、家庭、醫(yī)院、野郊等等不斷變換,增加畫面的新鮮感。如果寫成幾十萬字的小說,這種影視感會更強。
? ? ? ?我感到應注意的問題是:(1)人物性格的生動性、獨特性和深刻性。長篇小說的主要任務還是寫人。您非常注意情節(jié)的曲折懸疑,但由于僅是梗概,還沒有使我產(chǎn)生對人物形象的深刻感受。我想,生動性即人物的鮮活性,兩個主人公尤其是女主人公有了這樣的基礎,應進一步強化;獨特性即對生活的獨特發(fā)現(xiàn),不應讓人感到同其他作品的人物雷同;深刻性即人物豐厚深刻的歷史文化內涵,其一,愛情是社會歷史的產(chǎn)物,應與更為深刻的社會歷史文化內涵連在一起;其二,總感到人物善惡分明,是非清晰,其實“水至清則無魚”,可否寫出生活的混沌性,使人物更加“圓形化”。(2)情節(jié)過巧便有“做”的痕跡,文學要“做”,但又不能太“做”,這方面是否應注意。與此相關,結局應是悲劇還是喜劇應認真定奪。從大眾閱讀的角度,人們更喜歡“大團圓”;但悲劇更有震撼力。必須將您的人物置于復雜的矛盾糾葛之中,讓他做無法選擇的選擇,無法處置的處置,無情地拷問他的靈魂,才能給人以震撼,才能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深刻性。這是我多年的想法與感受。這應是對真正的文學作品的要求。
? ? ? ?以上所見,不知對否,馮先生明鑒。
??秋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崔志遠
??????????????????????????????????????????????????????? 2012年8月20日
?
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文學評論家趙小琪評《你是我的玫瑰花》
??????????非規(guī)則性愛情的規(guī)則性?
??????????????? ——讀馮遠年先生的《你是我的玫瑰花》有感
高校中男教授與女學生的關系是一個極為敏感而又熱門的母題,近年來,盡管已經(jīng)有作家對這個話題進行探尋,然而,作家們關注的重心大都是這種關系中的生物性與物質性的一面,而馮遠年先生卻另辟蹊徑,極力挖掘的則是這種關系中蘊含的精神性的一面。就此而論,該書無論在選材上還是主題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創(chuàng)新性意義。整部小說以馮堯與成茹、高晴,劉睿與成茹之間盤根錯節(jié)、撲朔迷離的愛情糾葛為基本骨架,在這一骨架之下,馮遠年先生從師生關系、血緣關系、夫妻關系、情人關系、同學關系等不同層面揭示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精神與物質的矛盾與沖突,從社會的各個方位揭示了一種比較普遍的時代情緒和社會心理指向,揭示了不同人物與時代精神的交融和背離,令人信服地展現(xiàn)了物欲橫流社會中傳統(tǒng)愛情、道德的獨特風貌和品格,從而使該書對傳統(tǒng)愛情、道德的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都顯現(xiàn)了極強的當代意識和歷史深度。該書的當代意識除了源于這種深厚的歷史感外,還源于他小說中表現(xiàn)出的一種生命意識。作者并沒有停留在對馮堯與成茹生命意識的靜態(tài)性的展示上,而是在時代變遷的背景上,不斷地深入到他們的靈魂深處,展示了他們在孤獨與苦難中的自我發(fā)展和自我更新過程。從某種程度上說,馮堯與成茹之所以能夠避免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悲劇命運結局,最后在把握外在世界的同時,也成為了自己命運的主人,就在于他們對生命的理解中已經(jīng)融合了中國古代與西方的生命美學中的智慧。
這部小說之所以能夠激發(fā)我們強烈的閱讀興趣,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這部小說小說中的情節(jié),就像華山上的那些回環(huán)曲折的路,雖然險峻坎坷,卻總誘使著你不斷向前面的高峰攀登。這種回環(huán)曲折的情節(jié),我們將它稱之為“回環(huán)式”情節(jié)。這種“回環(huán)式”情節(jié)的大量出現(xiàn)使這部小說兼具緊張性、變幻性和復雜性。小說的情節(jié)緊張性得力于“懸念”的精心設置。喜歡成茹的劉睿在知道馮堯答應做成茹的男朋友后會采取什么行動?錢雯、錢玥等三人潛伏在成茹與馮堯將要會面的賓館周圍準備陷害馮堯的行動會成功嗎?一個個懸念造成了小說情節(jié)的一種緊張態(tài)勢,它使小說情節(jié)迅速推進,使矛盾沖突趨向尖銳化,引導著讀者進入一個波詭云譎、扣人心弦的藝術世界。情節(jié)的變幻性一般源出于緊張的場面相互銜接時的一種“陡轉”。成茹在即將回國與馮堯團聚之前突遭劉睿軟禁與逼婚,成茹在答應與劉睿結婚之后突然跳樓自殺,成茹跳樓自殺之后與馮堯結婚,這些人物命運大起大落的一波三折的情節(jié),在波浪式的推進中,多側面地展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成茹的機敏和大膽,劉睿的卑鄙和陰險,高晴的善良和寬厚,都在連續(xù)翻轉的情節(jié)中栩栩如生地表現(xiàn)了出來。
當然,倘若小說在生活面的展示上更為廣闊,在理念的表現(xiàn)上更為自然,在情節(jié)的設計上更為注重合理性,那么,這部小說會達到更高的境界。
(作者簡介:趙小琪,男,博士學位,現(xiàn)任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新文學學會副秘書長,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
?
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文學評論家
許祖華評《你是我的玫瑰花》
不帶刺的玫瑰花
許祖華(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
作為文學永恒主題的愛情,在古今中外文學中曾經(jīng)被演繹出豐富多彩的內容,也為人們從不同方面感受愛情、認識愛情提供了多樣的參考。馮遠年先生的近作《你是我的玫瑰花》這部長篇小說也以自己的方式,演繹了一個“隔代戀”的曲折故事,并以神采飛揚的關于情愛的議論,特意點染的關于愛情的文化屬性,在凸顯小說價值取向的同時,表達了作者關于愛情的頗有新意和深意的見解。
實事求是地講,小說演繹的愛情故事雖然沒有超出既往文學“有情人歷經(jīng)磨難終成眷屬”的模式,流暢本色的語言構建的一個個懸念以及“隔代戀”題材包裹的關乎情感、倫理的問題,我們在中外其他一些優(yōu)秀的小說作品中也能尋索到蛛絲馬跡,但,作者敏銳捕捉的當下中國青年女性的人生態(tài)度,生動再現(xiàn)的這些青年女性充滿個性的叛逆行為,卻使這部長篇小說具有了顯然的當下意義。也許,有人認為這是小說的前衛(wèi)性之所在,這是不錯的,但,前衛(wèi)性的內容不一定有價值,處理不當則很容易淪為獵奇甚而墮入“油滑”之境解構小說的時代意義。《你是我的玫瑰花》選取的是錯綜復雜的“隔代戀”的題材,但這種“隔代戀”得以建立的基礎既不是物質條件的誘惑,也不是一般意義的好奇心使然,而是兩情相悅的情感契合;故事雖然曲折跌宕,波云詭譎,但價值立場卻沉穩(wěn)堅定,作者以“反物質”的視角揭示了在物欲橫流的當下,純真情愛的可貴,書寫了愛的神奇魅力與結果;作品的現(xiàn)代性的背景非常鮮明,而同樣鮮明的是對愛情在社會發(fā)展中地位的清醒認識。也許,作者所表達的這一切我們不一定認同,甚至會提出種種的質疑,但,面對社會的發(fā)展,面對時代所形成的現(xiàn)象與所提出的問題,這部小說所提供的內容則有助于我們進一步地思考人生、愛情等一系列不能不思考的問題。
文學作為時代良知的凝聚物,她離不開時代的滋養(yǎng),關注時代的種種現(xiàn)象與問題是其天職,也是直接顯示自身價值之所在,同時,文學作為生命欲求的藝術表達,她總要超越現(xiàn)實的種種羈絆,表達某種理想,昭示我們到哪里去?!赌闶俏业拿倒寤ā凡粌H深切地關注了現(xiàn)實,更執(zhí)著地表達了理想,這個理想的內容就是堅守愛之信條——兩情相悅,其形態(tài)則如一束“不帶刺的玫瑰花”。
恩格斯有一句名言,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的確,隨著人類的進步,愛情作為婚姻的基礎越來越被人們所認可、所接受。但,愛情的基礎又是什么呢?答案是各種各樣的,《你是我的玫瑰花》的答案則十分清楚——兩情相悅,作者以一個“隔代戀”的故事,表達了關于愛情的這樣一種邏輯與判斷:只要兩情相悅,則年齡不是問題,輩分也不是問題,甚至物質條件也不是問題,兩情相悅,可以超越一切世俗的羈絆而放射出五彩斑斕的愛情火焰,照亮人生的道路,涂抹歡悅的色彩,反之,沒有兩情相悅,縱有金山銀山,也只能壓滅愛情的火焰,釋放出讓人淚流滿面的黑煙。小說分別用作為父輩的男主人公與作為子輩的女主人公的戀愛和作為“富二代”的男青年對女主人公的“苦心”追求兩條線索和兩個主要情節(jié)表達了這樣的邏輯與判斷。這樣的邏輯與判斷能夠形成,固然得益于小說較為成功的藝術技巧,但更得益于作者從始至終所把持的理想。這種理想,遮蔽了現(xiàn)實生活中愛情發(fā)展的多種可能性,執(zhí)著地讓男女主人公的愛穿山越嶺地奔向“終成眷屬”的結局;這種理想,有如剔除了刺的一束玫瑰花,欣賞起來除了能嗅到玫瑰花的芬芳外,完全可以忘卻玫瑰花與生俱來的刺。盡管小說也生動、具體地描繪了男女主人公坎坷的愛之歷程,但其作用主要是要表達“不經(jīng)寒風刺骨寒,哪里梅花撲鼻香”的自然與人生的規(guī)律,作者無意,也似乎不愿意寫玫瑰花本身的“刺”。這可以說是這部小說一個最突出的特點,這一特點固然有可以商榷的地方,但,身處當下物欲橫流的語境,表達“出污泥而不染”的純真愛情及其理想,恪守一份溫情演繹一曲浪漫,保有一抹理想,又何尚不是可貴的個性與風格呢?
?
湖北理工學院文學院教授、副院長、著名文學評論家
周水濤評《你是我的玫瑰花》
略談《你是我的玫瑰花》的顛覆性
???《你是我的玫瑰花》是馮遠年先生繼《辣嫂》之后的又一力作。
該小說通過盤根錯節(jié)、撲朔迷離的“懸疑”情節(jié),演繹了父輩馮堯與子輩成茹、高晴的愛情故事。對于成茹而言,大學教授馮堯有三重身份:姨父、養(yǎng)父、教師,但成茹不僅愛上了馮堯,而且“有情人終成眷屬”,演繹了一段“婚戀奇緣”。該作情節(jié)曲折,主題鮮明,文筆流暢,可讀性極強,但最大的特點是顛覆性。作品的顛覆性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一、顛覆傳統(tǒng)的道德
????????成茹在17歲那年突然向先前的姨父、現(xiàn)在的養(yǎng)父表白愛情,作品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我跟你又沒血緣關系,何談倫理道德?你不同意我就走!”
“你要知道,我是你姨伯,你親姨媽是我老婆。”
“我不管那些,我只知道我喜歡你。”
“這可是一個倫理道德問題呀!”
?面對成茹的表白,馮堯教授自然是十分驚訝,但“很傳統(tǒng)”的馮教授很快就“邁過了這道坎”。盡管隨后經(jīng)歷了滿成風雨的輿論譴責、離婚、被單位開除等坎坷,但馮堯教授還是半推半就地開始了與侄女的戀愛,直至最后單膝跪地高呼“成茹,我愛你”,與侄女一道走進婚姻的殿堂。記者在二人結婚之前馮教授為何敢闖這個“禁區(qū)”,馮教授坦言:“當代女孩子太開放了!太大膽了!我抵御不住她們青春的攻勢,漂亮、可愛的誘惑……她們像一團火,男人一靠近就會被融化。”
?毋庸贅言,馮堯與成茹的結合衍伸出一個無法回避的倫理問題,這個問題觸及我們的道德底線,甚至使我們感到尷尬。很明顯,馮遠年教授通過小說描寫向傳統(tǒng)的婚念觀發(fā)出了挑戰(zhàn),顛覆了傳統(tǒng)道德。不過,馮遠年教授將作品中的“伯侄戀”或“父女戀”提升到文化建構層面。馮遠年教授通過記者的口表達了自己對“婚戀奇緣”的看法:?“這就是改革開放以后中西愛情文化交融所形成的中國當代愛情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愛情文化碰撞所產(chǎn)生的愛情火花”,二人的結合包含著 對“中國傳統(tǒng)的愛情文化”的冷靜反思。
二、顛覆現(xiàn)行的婚戀秩序
作為父輩的馮堯先與子輩成茹戀愛,隨之先后與子輩高晴、成茹結婚,這種“跨代戀愛”意味著對當下“戀愛生態(tài)”的沖擊或顛覆。對于子輩成茹而言,馮堯身兼姨父、養(yǎng)父、老師等三重身份,因而無論從哪一重身份看,馮堯與成茹的戀愛都意味著對當下戀愛生態(tài)平衡的顛覆。“老師”從角度看,馮堯與成茹的“跨代戀愛”的亂倫意味最淡,但此時涉及到一系列問題:初中生在生理萌動期對教師的性憧憬和高中生在青春期對教師的性幻想,是不是愛情?我們是否同意這種性憧憬或性幻想發(fā)展成為愛情?如果我們肯定這種發(fā)展,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后果?當然,最嚴重的問題是:如果“跨代戀愛”成立且盛行的話的話,那么,姨母、養(yǎng)母、師娘何去何從,何處安身?如果姨母們、養(yǎng)母們、師娘們繼續(xù)尋找她們的“另外一半”,我們的戀愛生態(tài)將翻天覆地到什么程度?顯然,馮遠年教授的思想觀念有著出乎我們意料的前衛(wèi)性。
在未婚的同代人中,對于任何青年個體而言,理論上適合與自己結婚的其他個體就是自己的婚姻資源,因而從婚姻生態(tài)平衡的角度看,資源是有限的:任何社會個體的結婚對象應該在自己的同代人中,任何社會個體應該只利用同代婚姻資源。然而,隔代婚在每個時代存在,權力與金錢是隔代婚形成的主要推手;人類目前還無法消除隔代婚,但隔代婚不能超過一定比例,否則就會給婚姻生態(tài)帶來災難。然而,《你是我的玫瑰花》完全肯定了隔代婚。馮堯與原配妻子錢玥離婚后,先后與子輩成茹、高晴結婚,馮遠年先生賦予“伯侄婚”崇高的現(xiàn)實意義: 兩代人的結合建構了“中西愛情文化交融所形成的中國當代愛情文化”“弘揚了,中國傳統(tǒng)愛情文化的長久、穩(wěn)定、美好和無窮的魅力”,因而不能忽視這種結合“對社會安定團結、‘四化’建設所起的積極作用” ——在學者梁蓓發(fā)表。“雷人”的“隔代結婚論”之后,有網(wǎng)友這樣評論“雷婆”的“雷人語錄:“難道要讓 : 20 歲的女孩都去做小三或者拆散別人家庭嗎?而等到女孩到四五十歲時,她的先生豈不是要六七十歲的老頭了?80后的女孩到底是要找老公呢還是找老爸呢?而對眼下只有20歲的男孩來說,他們 20 歲到 40 歲的漫長的歲月中,都不給他們結婚的權利,豈不是非常不人道?會不會引發(fā)新的社會矛盾。在一個文化多元的社會中,每個人都有發(fā)表自己看法的權力,馮遠年先生只是用文學的形 式表達了自己個性化的婚姻觀,一種十分前衛(wèi)的婚姻觀。當然,筆者并不贊成這種婚姻觀,因為人類婚姻從亂婚、血緣婚到今天的“個體婚”,其演變與進化花費了太多時間……
可以預料,《你是我的玫瑰花》的顛覆性會帶來作品的爭議性,而作品的爭議性會使作品更能吸引讀者的眼球。?
?
? ? ? ? ? ? ? ? ? ? ? ? ?
?
?
?
?
?